「芬蘭的教育改革。」
- 《相信因材施教,而非排名的芬蘭》
- Jun 21, 2017
- 2 min read

前陣子新聞正報導台灣108年將推動新課綱,而芬蘭的教育也即將大教改。
除了過去科技發展迅速,全世界的教育也不斷推陳出新,甚至在國際評量的成績上不斷被亞洲國家超越,歐美雖有少數的學校跟進,但幾乎沒有像芬蘭這樣的國家,全國動員一起改革、一起學習。
這次芬蘭的目標不再是成績,而是如何培養出新世代所需的能力。反觀未來的台灣,又有哪些地方可以像芬蘭學習?今天就讓我們一探究竟。
芬蘭的教育原先也是填鴨式教育,直到四十年前因芬蘭意識到身為小國、國內還有各種不同民族,再加上資源有限,所以很清楚明白沒有任何的本錢去失去任何一個孩子的才能,因此政府全力投入教育,成立芬蘭教育委員會(Finland National Board of Education),訂定每十年重新審視教綱與政策,不受政黨輪替而影響,也因每十年一次課綱改革讓他們的教育永遠不滿足於現狀,永遠只會討論如何可以更好。
今年來台分享的芬蘭學者馬姬歐.凱洛寧博士(Marjo Kyllonen)也提到:「孩子們希望學習是全面性的,如此才能面對現實生活,他們會想研究周遭的事物,並用靈活的方式學習,他們不喜歡一直用重複的方式學習,也不喜歡用同樣的方式做同樣的事。」
芬蘭新課綱不單強調『主題式學習』,讓不同領域的知識融入教學,提升孩子的學習效率與興趣,未來更有打算將廢除所有學科。
透過日常生活的手機、天氣預報、機器人、時事的事件,作為主題去做專題的研究,進而去思考每個日常生活的歷史演變與地理關係,還有數據化的整理…等。
新教綱在接下來的目標是培養「七大跨界能力」,包括思考與學習能力,自我管理、日常生活技能與保護自身安全的能力,文化識讀、互動與表達能力,多元識讀,數位科技應用的能力,適應未來世界職場與創業精神,參與和影響力,建立永續共存的未來。
反觀接下來的台灣在108年的新課綱的基本理念將以學生為主體,涵育未來世代的公民素養,更強調探究實作與跨領域,甚至開放教師若有翻轉教育的新想法,需要資源與協助都可以提出。
在108年的我們又有哪些地方要注意?我們又能像芬蘭或其他國家學習哪些地方呢?
https://shinsekime.wixsite.com/shinseki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