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七娘媽生」
- 《台灣的民間習俗》
- Aug 4, 2017
- 2 min read

現今的農曆七月七日大家都會認為是中國的七夕情人節,然而這一天除了是牛郎與織女的愛情故事,也還有別的涵義在呢。
傳說七娘媽是天帝的七個女兒,他們都是北斗七星的化身,其中一位便是『織女』。相傳因『織女』與人間的『牛郎』結為夫妻,天庭便懲處他們分開,而他們夫妻生下的兩個孩子,便在另外六位仙女的照顧下長大,因此七娘媽在民間便成為為保佑孩童的神明。
也因民間相信,嬰兒一出生到十六歲,都會受到七娘媽庇佑,如果孩子能平安成長到十六歲,就要到廟中還願。
位於台南的「開隆宮」在每年農曆七月七日便會為年滿十六歲的男女,舉行「做十六歲」的成年式禮儀。「做十六歲」已有百年歷史了,相傳早期源於"五條港"一帶,當時民眾多以港口打工維生,剛好一個成人工資的發放就是以十六歲為標準, 因此每當家中的孩子滿十六歲時,父母便會帶往廟中祭拜七娘媽,除了是感謝庇佑孩子長大,也表示可領取工資的含意。這項「做十六歲」的成年禮儀深具意義,也成了府城極具特色的傳統習俗。
參加的活動內容有像是年滿十六的男女要爬過父母親抬起的「七娘媽亭」,代表已經成年了,還有像是製作十分精美的「七娘媽亭」在祭拜儀式結束後,連同金紙一起燒獻給七娘媽。
此外七仙女還能招良緣及好桃花,因此七娘媽的除了保佑孩童外,也有在後殿與月下老人一起幫大家增加魅力與促進桃花的任務呢!
如果有機會到開隆宮,也可以準備一些胭脂、鏡子、項鍊等,畢竟七仙女也和我們一樣愛美嘛。
https://shinsekime.wixsite.com/shinseki
Commentaires